马斯克收购Twitter未果? 解读Twitter背后的营销优势+ 查看更多
海外社媒运营+ 查看更多
马斯克(Elon Musk)在近几年一直处在各个行业的风口浪尖。就连老一辈的人也通过Tesla认识了这位“疯狂的企业家”。说起疯狂,从Tesla到SpaceX,又从收购Twitter到赞扬微信。全世界似乎都摸不清这个疯子在做些什么又或是想做什么。但沉淀下来,人们似乎又能看到他的独到且精准的眼光。怪不得曾有媒体这么形容他:“马斯克是个疯狂的梦想家、但也是个勤勉的实干家。”
在他疯狂的言论中,有些是看似愚公移山,狂妄自大的行为。比如将人类送上火星,移民火星这种常人暂时无法想象的言论。又或是收购Twitter这种疯狂又可能实现的言论。移民火星这种不是我们能讨论的,这需要各类航天专家去做深度解读。但今天我们可以简单从市场的角度来解读马斯克收购Twitter事件本主,Twitter是何方神圣。
国内的微博似乎是Twitter的平替平台。但本质上两者却有着十分大的差异性,当然国情是其中比较大的一个因素。我们将从这些差异性来探讨twitter在海外营销上的优势。(以下均为个人看点)
1、Twitter找到精准广告的变现模式,已经盈利。微博的盈利方式则通过用户会员制和关联广告费
twitter利用精准的广告系统,根据掌握的用户信息,有选择地推荐用户最可能感兴趣的广告。简而言之,就是一个良性循环。广告商根据点击率向twitter付费,在此之上,Twitter的算法会不断优化你的广告成本和产出。Twitter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,又有效地鼓励了广告商投入更高质量的广告。
与Twitter商业模式相比,微博则大不相同。以鼓励社交的玩法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KOL,而大部分的广告机会则让这群人带走了,使得微博的广告利润不足。不得不牺牲用户体验来与大户竞争,推出微博会员,文章推广等一系列收费制度。
2、Twitter推崇极简原则,微博则推崇丰富原则
微博的更新周期是分段,微博的各种新功能一直在不断的上线(微博视频号、微博广场、群微博、附近的人)。微博、长博客、现场聊天、阅读新闻、参与热门讨论、交朋友、社交、以及一些公关吃瓜等等。在功能上,微博的确很大程度的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,但同时也加大了各类品牌方的运营难度。不同的板块需要不同的人去运营,在内容上,视频、图片、图文则都要涵盖到。想要精准定位到想要的用户群体也是个难事。相比微博的数百个功能,Twitter的功能则更加简便,以获取信息为最总目的。同时也以文字为主导内容。
在Twitter上发文是有字数限制的,浏览起来也更加方便,精准获取你想要的信息。而在微博上你可以长篇大论,抒发自己的情感,但同样这是否会导致用户的阅读障碍呢?
在功能差异上。微博无论是回复还是转发,附上原文和背景。在Twitter上,如果我们想看信息的上下文,必须点击信息本身。前者可以帮助用户在两三秒内了解帖子的背景,从而快速参与讨论。后者则可以让你更专注于某个信息链,而不被不相关的内容所干扰。
3、微博的系统设计鼓励大家玩“社交”,Twitter则专注新闻信息本身
微博经常充当大家的讨论平台。如 "热门微博 "抓住人们喜欢看热闹、跟风的心理。正是这种社交式的行为更容易从这平台上获益。微博的设计是为了鼓励用户的转发行为,这样一来,大家往往参与一些表面上的表演性讨论,没有实质性的内涵。
与微博不同的是,Twitter甚至刻意弱化自己的社交属性,致力于将大家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引导到信息本身。举个例子,比如一个热点新闻,在微博上点进去你会优先看到各种各样的讨论,而在Twitter上优先展示的就会是这个热点新闻。
马斯克想收购Twitter的理由或许就是如此,他表示要全面审查twitter内容的管理政策,使twitter成为一个自由言论的平台。而减少内容管理和增加言论自由的承诺引起了许多关于twitter未来将如何变化的问题。例如被封禁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是否会被解禁?
透过表面看本质:
在数字经济席卷全球之际,数据已成为平台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和资产。马斯克没有高尚到想去收购一个平台仅为了言论自由。Twitter本身具有巨大的数据元素价值。而这也能帮助他实现数据资源整合、智能分析和深度开发利用等,从而实现更具竞争力的数字生态长期布局。
以下是关于Twitter的一些数据:
全球账户13亿之多
每日超2亿日活用户
全球23%的互联网用户使用Twitter.
92%的美国公司每天在Twitter上发文
由于其简单的运营手段,庞大的日活用户和精准的广告方式。入驻Twitter的品牌方也逐渐壮大起来。从传统的品牌到游戏品牌再到如今庞大的Web3各类项目。你们说Twitter一直没变,但我总感觉他一直在变,一直发展在行业的风口上。